最后的海草房*孙为刚 V6{v m
在从辽东半岛到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曾经散布着许多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村落。 XoTC^S
A)/I-4#
海草房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垒墙的石头取自附近山上的花岗岩或海边的鹅卵石,大小不一,色彩各异,一面墙看上去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抽象画。海草房与其他房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屋顶,不是水泥瓦片,不是作物秸秆,而是海里生、海里长的海草。这其实是生长在近海的一种海藻类植物,也叫海苔,长约一尺,有宽叶和丝状之分,海草房所用以丝状为佳。它是大海对渔民的慷慨馈赠,具有三大特点:因海草本身含有一种胶质,苫在屋顶的海草自然粘结在一起,抗风吹,泄雨快,此其一;因海草长期浸泡在海水里,耐腐蚀,不招虫,可历经百年而不腐,此其二;海草无需种植,自然生长,每遇大风,随潮上岸,俯拾皆是,成本低廉,此其三。 VUJs-S-U3
az-z^7{B$
负责将海草一层层铺设在屋顶上的师傅,人称“苫匠”。好的“苫匠”,无论是“单干”的时候,还是“挣工分”的年代,都很吃香,很忙碌。通常,每间海草房约需海草一两千斤,每家的海草房大多四五间。“苫匠”们要将成千上万斤的海草铺设到屋顶上,一要负重,二要登高,三要巧技,没有把子力气、胆量和技术是做不了的。 K|G+ DSG
@hly .cO
苫好的海草房屋顶陡峭、挺拔,颇具美感。屋脊高高隆起,前后两面的坡度比一般的砖瓦房要大得多,大概既可防风,又便于雨水更顺畅地下泄。海草的厚度,因部位不同厚薄不一,屋檐处最薄,约一二十厘米,屋脊处最厚,最厚处可达1米,就像戴了顶厚厚的大草帽。屋脊上,还压着防风的石板和弧形的瓦片。朝霞里,远远望去,屋脊像一排排跃动的金色海浪;暮色中,袅袅的炊烟使海草房仿佛置身海市蜃楼,更增添了几分朦胧,几分神秘。 <`d^&:]T^
&mQRya
海草房冬暖夏凉。厚厚的海草隔住了夏日的骄阳,也挡住了冬天的严寒。如今,在胶东半岛最东端,在为数不多的海草房村落里,百年老屋比比皆是,年限最长的据说已有三百余年。海草房没有宽敞明亮的窗户,也没有雪白平整的墙壁,更没有沙发、席梦思,但对于在海草房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那里装满了他们或浪漫或辛酸的故事,那里凝聚了他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那里还传递着大海汹涌澎湃的信息。尽管有些老人的儿女们盖好了宽敞明亮的瓦房,还有的建起了漂亮气派的楼房,请他们搬过去,但是老人们依然固守着海草房不愿离去。 5`|Fxb]2
Q"RkQ!dOS_
只是,如今海洋环境在变,尤其是近海环境大变,当年随着潮水就能蜂拥而来的海草如今已少见踪影。海草没了,“苫匠”老了,凝结着渔民智慧,凸现着渔村特色的海草房的消失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假若你有机会来到胶东半岛的最东端,就是秦始皇当年曾经去过的“天尽头”附近,希望你顺便到附近的海草房村落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这可能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度里最后的海草房了。[font=楷体_GB2312][/font]
|
一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