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最高级别智库”等于“最高水平智库”? 5}il@za<"
7x33;95{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70GP OJr
wW0oF}Y(
近日大家都在热议前副总理领衔的新智库,被不少媒体乱叫为“最高级别智库”,大家看了一眼名单就惊呼,原来有那么多的大批前高官、高企,阵容相当豪华。于是乎惊呼未来中国终于有救了,再也不会出现08年的多次误判了,对这个“中国最高级别智库”在未来高层决策中的角色也充满了联想与幻想,其实大家都太想当然了。 rhb32ki
=%Pd
?d+
实际上,仅有“前高官”加“高国企”是称不上超级豪华智库的。 RpHPA
ae]'
y-01
其实大家寄予的希望真别太大了,“最高级别智库”与“最高水平智库”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大家忘记了,前高官的判断水平与智库的判断水平是两个概念,前高官不是不可以作智库,许多人退下来后身体还行,会以各种各样的路子在发挥着余热。但要知道,这些前高官大多数过去是决策者而不是谋士,就象军队的参谋长与将军一样,只有好的高级参谋才能有好的作战方案。如果只拉来一批前退休将军,说这就是豪华参谋库了,显然就是误解了。 B$toumQO}
]\; e1`
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才是最重要的。 dvzf6oB5
+tZg(Zl
另外一个大家误解的概念是智库与决策者的概念,智库我国的数量是不少了,质量的确差得惊人。但即使有好的智库,在决策中把他们排除外,只听一些讲好话的,或者是官方内部的,或者是前高官办的,这样未来的国家决策还是出问题的。所以温家宝总理早在去年11月就讲了“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总理讲得很对,未来的决策要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另外我应该再加上一条,那就是公开化,特别是一些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不能只听少数人的,应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只有公开透明,加上科学化、民主化,才能使决策未来少些误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J"]|L)9a;
zC:F&t
我国过去就是太依重那些官办的机构,或者是虽然是民,但实质还是官,叫半官半民的机构了,才出了那么多的误判。官办的机构,或者半官的机构,太难以改变其依附性。从“两会”一直到媒体,都一直在对智库及某些专家失误进行大力讨伐,《瞭望》新闻周刊专出一辑文章,对那些专会“揣摩上意”的依附型专家与智库进行了重重的批判。 5_w2j!/Z4
|^aE+6nX0
如何提供专业能力与水平,精准性,而不是官位大小才是最重要的。 hCpdRzqW)
}CrC@ 5Z
优秀的智库不是前高官与高企俱乐部,因为这些前高企有太多的利益声音,很难使决策公正科学,前高官又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更难提供专业的决策咨询报告。这些最重要的东西不知是记者给忽视了,还是我们这个超级智库认为这个不太重要? I[7"!w>^
C0 @Q
我们最想看到的是他们如何才能提供精准的专业咨询报告?以为官大了,提供的决策咨询报告就专业了?看的问题就比别人强了?大家不要忘记了,退休了,都七八十岁了,难。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太复杂了,对决策者最具挑战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很快,需要快速地掌握情况来提供高质量的决策。 u9DV+25b
4uAxBLo:
该智库成立,我们最需要最想看到的是他们如何才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遗憾的是,一直没有看到。一个智库的水平,必须拥有一批学有专才,潜心研读国内外形势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有专业的优秀报告,这才是一个智库最重要的。就如一个大学,必须要有一批高质量的教授,一个智库必须要有一大批高质量的专业。而很遗憾的是,这个所谓的高级智库拉来一批高官,却鲜见那些真正干活者的名单或者声音,这样的阵容,作秀还可以,但要提高专业的高质量分析报导,我看不是差一小点,而是差得很远。大家总提到的美国几个牛智库,你好好看一看,哪一个智库不是有一大批很牛,在业界特别专业的专家?没有见那个智库拉一大批前高官来吓人的。当然不少智库会拉几个来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但显然仅有这些前高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打造专业的咨询专家队伍,提高他们的研究报告水平,才是一个智库最重要的。现在国经中心没有,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 --St49]N
?SY{%#4W"
智库没有钱是不能的,但拿大公司的钱,吃人的嘴软,太容易被利益集团搞掂。 Ui<?#N]=u
Zj
(ckw7z
作为对半官半民的探索,国经中心吸收了许多像曾培炎这样的“退下来的老同志”,他们既能以退休者的身份接近民间,又能因原来的职业经历而将社会意见快速反馈至高层。但上级很可能就是原来的老下级,如何解决回避问题?另外国经中心还吸纳了许多大型国企为理事单位来提供研究经费,其决策的独立性让人打一个大问号? 9&G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