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铁四局五公司青藏铁路经理部领工员文建亭 0BmbQ. }jk
文建亭,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年出生于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82年在中铁四局五公司参加工作;2001年调至青藏铁路建设工地,担任公司青藏铁路经理部物资采购部部长;2004年5月被任命为经理部领工员。这是一份普通的简历,从中看不出文建亭有什么超乎寻常的地方。但他在青藏线上被誉为“高原雄鹰”,他的过人之处、特殊之处何在?在不长时间的接触中,从他那令人感到亲切、平和的言行里,我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位保留着父辈的淳朴忠厚,同时又坚守着负责、敬业的信条和职业*守的筑路工人,理解了他那看似平凡的经历背后蕴含着的闪光的精神。 q$b+Y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面临世界性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中铁四局施工管段所在的唐古拉山区是高原冰雪型气候区,气候变化无常,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年平均大风日178天左右。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人的劳动强度和机械效能分别降低36%和40%左右。2001年6月12日,文建亭作为一名物资管理人员调入五公司青藏铁路经理部,并于当天参加了中铁四局青藏铁路开工典礼。经理部领导与他的第一次谈话他至今记忆犹新:“青藏线上物资供应十分艰难,项目上的材料、设备、机械等能否正常运转就看你的了!”文建亭点点头,带领物资部的2名人员,立即投入组织招标,采购了近百台机械设备,其中包括进口的3台旋挖钻机,全部运抵施工现场,调试安装完毕。青藏线工程施工进入大干状态时,大量从内地供应的物资受制于路途遥远,给施工造成了供料紧张。怎么办?文建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几乎每天都在格尔木奔走联系物资和货源,每天都要到十一、二点才回屋。在青藏高原地表以下约1米深处是厚厚一层永冻土,在永冻土上面是一个随季节甚至太阳升落反复融化冻结的冰层。在这种地形上怎么可能修铁路呢?就算有了铁路,在这个夏季沙暴肆虐、冬季风雪满天的地方又怎么可能保证正常行车呢?中国科学家采取了十分有效的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碎石和片石护坡等冻土层保护措施。在中铁四局承建的6.5公里二期工程管段内就有一段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改造工程。2003年5月,文建亭调到青藏线雁石坪工地,自告奋勇地兼职起工地工长、施工员、协调员等工作。白天,他在几个工地间奔走,步行几十公里,吃饭也没定点,时常是两个烧饼就着开水就是一顿午饭。夜晚,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昏黄的灯光下伏案整理资料、根据变更设计物资供应的最佳方案。他在物资供应中表现出来对工程建设的关注和钻研,受到了经理部领导的重视,经理部领导在加快经理部施工的难点、重点通风路堤施工进度阶段性战役中,安排文建亭不仅要继续负责管段内物资管理和供应,还要参与负责通风路堤的施工。文建亭愉快的接受了任务。在这期间,他几乎没有下班的概念,每天早上安排好物资部的工作后,就一头扎在工地上,日工作时间平均达到十二个小时。参建职工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克服了石料供应和身体超强度劳动带来的种种不适应症状,按计划完成了通风路堤的施工任务。文建亭说:“我们当初都是写了自愿书要求来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就不能知难而退,违背自己当初的诺言,更不能辜负在后方深切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和亲人。”2004年5月,他被任命为青藏经理部领工员。7月,被派往DK1326+334和DK1326+682以桥代路施工作业面领工。他和职工们一道中午、晚上都在工地上吃盒饭,有人劝他:“虽然上级要求必须盯在工地,但实际上,也可以让手下的人多*点子心,每天定时报告施工进展就行,你何必在工地吃盒饭呢?”文建亭微笑,说:“两座大桥10月底要主体全部竣工,耽误了铺轨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份责任不是你我事后都能担待得起的啊。”说话间,青藏高原就迎来了风雪交加的8月,尽管每天奔波在大桥工地,文建亭还是认为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干脆卷起铺盖搬到工地的帐篷里。按计划,大桥工地每天要完成4~5根钻孔桩成孔,从开钻、成孔到灌桩一套工序下来,基本是24小时连轴转。人们看到文建亭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原本消瘦的他又瘦了十多斤。经理部领导对他下了“死命令”:“文子,立即回去睡觉”。可当领导前脚刚走,他又回到了施工现场。每年的7月至9月,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上平均气温能保持在0℃以上,是有效施工期中的黄金季节,已透出丝丝寒意的9月更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好季节。青藏线上一派你追我赶“决战100天”的劳动竞赛气息。这年,英国《卫报》在我国国庆节前夕刊登该报记者的长篇报道:登横跨世界屋脊的铁路。报道原编者按说,西藏根本没法修铁路。那里有5000米高的山脉要攀越,12公里宽的河谷要架桥,还有绵延上千公里、根本不可能支撑铁轨和火车的冰雪和软泥。怎么可能有人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中开凿隧道,或者在这个稍一用力就需要氧气瓶的地方架桥铺轨呢?然而,以上种种正是让今天的中国为之兴奋的挑战。那里,1000余名铁路建设者正掀起又一轮热火朝天的生产大干高潮。文建亭在格尔木采购材料的时候,无意间在店铺的电视凤凰台看见了这则新闻。当时他心情十分激动,虽然讲不出过多的大道理,但他为自己能够参加青藏铁路建设感到无比自豪。连夜回到山上,他忍不住的和大家聊开了建设的话题……聊着聊着,有人突然问:“那我们要问问你了,文领工,在那么冰冷的河水里,你真的不感觉冷吗?”文建亭猛的一愣,反问:“什么河水?”但随即他就明白了,摇了摇头,说:“不冷是假的,但那会大家啥都顾不上了!”事情发生在2003年9月,格尔木大桥3#墩承台围堰搭了三次,都被湍急的河水冲垮了。文建亭守在现场,两天两夜没睡个囫囵觉,偏偏手上、脚上甚至脸上生的冻疮也开始“作怪”,奇痒无比,一碰就破皮,疼痛交加。但他顾不上这些了,为了测量到受河水冲击的承台围堰移位数据,他不吭不哈的第一个跳进了水里,河水漫腰齐,寒冷刺得他不停的打寒蝉,他稳了稳神,伸手扶住了又趟进河里的另两名同事。三天后,他和工程部的几个技术骨干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制订出可行性方案,终于攻克了这一拦路虎。“其实,比起我今天在电视里看到的同一战线上的人们来说,我觉得我们还得更加努力才行呢。”文建亭说。这年10月5日,DK1326+682大桥一钻孔桩成孔,钢筋笼就是落不到孔底。现场施工人员非常着急,在原地转了几圈后,还是决定去叫已连续24小时在现场值班,刚刚回转到帐篷里的文建亭。文建亭一边听情况报告,一边抱着氧气袋猛吸了几口,转身来到现场,和大家一起想办法,两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当人们看着现场顺利地灌桩欣慰地笑了的时候,有人发现文建亭倚在水泥垛上已经睡着了。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文建亭所在的项目队完成土石方2万多立方米,完成通风防冻路基1500多米,在施工难度非常大的沼泽地和湿地建成“以桥代路”1800多米,超额完成了当月的各项施工任务。参与施工的当地协作队伍员工看着文建亭被太阳晒的黝黑的脸,乐了,说:“文领工,现在你真正是一个藏民了,你是我们高原上的雄鹰。”2005年,青藏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但还没有完全交验出去,文建亭奉命留守青藏线,和经理部10名同志一同进行竣工资料编制、部分站后工程、环保交验等收尾工作。有人问他:“你在青藏线上感到什么时候最艰难?”“05年。”文建亭脱口而出。“为什么这样说呢?”“繁琐、复杂、单调是干过收尾工作的人们的同感,在青藏线,这种感觉更加深刻。”文建亭平静的回答。这年5月,他们接受到一项临时增加的任务——承建雁石坪车站及通站公路大桥施工,其中有一段抗滑桩施工,需要去人看现场。文建亭二话没说,带了简单的行李,和两名技术员,从格尔木直奔山上,白天进行施工复测、布设控制桩等工作,晚上几个人把以前大干期间留下来的一间水泥库房清理了一番,住了进去。这一住就是一个月,后来正式大干的时候,最多也就是8名人员驻扎到了山上,水泥库实在挤不下了,文建亭利用去格尔木办事的机会,租回来一个帐篷。“那时候,由于牵涉到工程验交,且山上没有网线,通讯信号不好,为了不耽误编制竣工资料,和文领工一同上山的两名技术员要不时的下山到格尔木做资料,山上往往就只剩了文领工一个人。”经理部的财务人员夏占良说起这些,眼眶就有些湿润,他说:“没有来过青藏线的人,可能真的感受不到看到自己的同事一个人歪在黑漆漆的帐篷里,睡得香甜的样子,心里直发酸的感觉。”夏占良说的正是新承建的任务处于紧张的大干时期,他从格尔木上山来给大家送面条看到的一幕。事后,他还得知,为了把通站大桥按时保质的完成,立模时爬上脚手架检查模板的缝隙,砼灌注时爬上脚手架检查模板是否渗浆,在内外模都涂满隔离油的空心墩里测量检查钢筋等,都成了文建亭的日常工作环节。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穿越550公里多年冻土层,沿线分布5个已建的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特殊生态功能区,跨越五大水系。如何保护沿线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一条绿色长廊。”为了这一目标,建设者们先在原湿地旁边的植被稀疏处挖出与湿地等高的洼地,将湿地原水引入,营造出人工湿地的环境,然后,再将车站用地上的牧*连根挖出半米深,一块块植入人工湿地内。文建亭反复向施工人员强调环保施工意识和作业程序规范化。也是在青藏线收尾阶段独有的预制拼装涵施工中,文建亭表现出了一个领工员的严厉和严肃。高原上向阳和背阳温差极大,在每一个拼装涵的开挖施工中,为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到冰河冻土层,工序安排在施工作业场必须搭设彩条布,以形成荫蔽面。且由于每一块拼装预制板都在10吨以上,施工作业时间较长,为防止超强度施工造成重物下坠破坏冰河冻土层,他要求自己每一次施工都要守在现场。那年雨水特别多,一度影响了工程进度,只好晚上加班施工,文建亭就住到了工地上。有一次,施工队认为天气阴凉,就略去了搭彩条布,他发现后,气急交加,极度劳累再加上高原反应,他晕倒在工地上。正在这节骨眼上,他的父亲生病住院了。人们借了这个理由,半挟半裹的把文建亭从工地上“押”回到格尔木。妻子在电话里期期艾艾的询问可否利用这个时间回湖南老家一趟,看望一下年迈的父亲。文建亭沉吟了,而后,他向经理部请示告假后,风风火火地赶到医院,可是在医院待不到半个小时,工地上就打来七八个紧急电话。他趴在父亲的床前,拉着父亲的手,沉默无语。从铁路单位退休的78岁高龄的父亲知道他内心在承受着怎样的煎熬,于是催他赶快回工地。就这样,五天后,工地上又见到了他忙碌的身影。2005年,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年成。7月连续冰雹、8月连续下雪,尽管如此,文建亭还是和大家一起,想方设法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短短的4个月有效施工期,顺利完成年度内雁石坪车站、通站公路大桥及车站客货运站台、广场等泥结石路面铺设任务。环保交验是青藏线特有的一项工作,每天,文建亭安排好车站施工的工序后,就要带着2名同事,沿线查看交验管段的植被栽培等环保情况,随时听候总指通知,迎接国家审记署的检查。茫茫高原上,他们在行走,像一个个音符,细微,但跳动。文建亭感觉到自己的压力从来没有这么重过,晚上睡觉头皮都隐隐的作痛。留守的技术人员实在太少了,公司新派来了一名实验员和一名见习生。他知道,再大的困难,都要他们自己克服了。转眼就到了2006年,新派来的两名年轻人跟着文建亭整整7个月了,他们现在已经可以独立作业。3月,雁石坪车站附属工程——670米长站台水沟施工任务又交给了文建亭。附近的片石生产场和供应商早已随着青藏线主体工程的完工而停产并撤出了这个被称之为“生命禁区”的高原。没有原材料了,文建亭再次*起了老本行,开始跑市场,跑原料,最后,他终于在距离格尔木200公里以外的一处采石场寻找到合格的料源。“扎西德勒!扎西德勒!”2月28日是西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藏历火狗新年,2月25日下午,7名藏族农民,身着节日盛装,手捧象征吉祥的哈达和象征丰收的“切玛”(五谷斗),来到雁石坪站的施工现场,提前为奋战在铁路一线的青藏铁路建设者祝福新的一年: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藏族老乡这般隆重的过来看望我们,我的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一定会保证工程质量,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任务。”文建亭激动地说。文建亭就是这样一个真情投注平凡岗位的人,几年来,他先后获得了中铁四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 -16T\=>I
李茂
|
一共有 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