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09-09-21

湖北发现多处“弃老洞” 内有自杀装置

yhdI RTN  
'v'>J$R8  
江滩边的弃老洞 e\Z,,Pxt  
M>!=\z{@  
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位考古学家能够实证出汉民族孝文化的源头。既然源头无可考证,那就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汉民族与生俱来就是在孝文化的浸润之中。一定有一个节点,那之前是野蛮的、原始的、非伦理的,那之后才是父慈子孝,“父母在,不远游”。 /Vs,D\R  
 R .f`  
可那个节点在哪里呢?历史从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也许那个节点仅仅是我一厢情愿的推测或想象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国孝文化以绝对主流的江河之势奔涌于历史之中时,它的背后一定有我们所忽略的诸多细节和暗角,它们沉默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ck M3)^nb*  
ZGMa~wI[E  
从湖北十堰市区出发,沿209国道北行,到柳陂镇后,向西转上郧县汉江南岸的“沿江公路”,由此到辽瓦后,再由辽瓦前行二十多里后,才能到郧县五峰乡大树桠村花栎湾。我之所以历尽波折寻找花栎湾,是因为当地人告诉我花栎湾一带有成群的“弃老洞”(也叫“寄死窑”、“自死窑”、“老人洞”等)。 DHB7h _a  
p7Z:$ `&\  
在前往花栎湾的路上,黄绍坚采访了几位村民。1967年出生的郧县柳陂镇西流村陈家坡村民陈绪胜说,他家在汉江台地上,房基底下几十米的汉江边,就有一座“弃老洞”,建在离汉江水面不远的石壁上,“现在还在,洞口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弧形,洞口宽、高各1米左右,深度不知道”。 sP%?2qf+  
<,au,L  
对于这座“弃老洞”,他有一种独特的解释。在他看来,实行“弃老俗”的年代,将老人放进水边的“弃老洞”中,汉江年年涨水,老人必死无疑。随后,汉江水会将老人的遗骸和遗物全都冲走,不留痕迹。“免得子孙们伤心”,陈绪胜特意强调。[img]*img1.gtimg.*/news/pics/21519/21519541.jpg" onclick="window.open('http://5130281976vbn.bztdxxl.com/*news.qq.*/a/20090920/000572.重庆晚报9月20日报道 百行孝为先,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源远流长。然而,湖北郧县等地发现的大量弃老洞的存在和当地广为流传的弃老传说,对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提出质疑和挑战。历史学者黄绍坚对此进行了大量考察,对弃老问题提出全新的见解。 $De9w,  
V Z+?s2  
江滩边的弃老洞 :sxLvpDK7  
7Ds70  
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位考古学家能够实证出汉民族孝文化的源头。既然源头无可考证,那就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汉民族与生俱来就是在孝文化的浸润之中。一定有一个节点,那之前是野蛮的、原始的、非伦理的,那之后才是父慈子孝,“父母在,不远游”。 @>tc\=  
8@&iHSv rn  
可那个节点在哪里呢?历史从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也许那个节点仅仅是我一厢情愿的推测或想象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国孝文化以绝对主流的江河之势奔涌于历史之中时,它的背后一定有我们所忽略的诸多细节和暗角,它们沉默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J!R!T R %&  
Y,og  
从湖北十堰市区出发,沿209国道北行,到柳陂镇后,向西转上郧县汉江南岸的“沿江公路”,由此到辽瓦后,再由辽瓦前行二十多里后,才能到郧县五峰乡大树桠村花栎湾。我之所以历尽波折寻找花栎湾,是因为当地人告诉我花栎湾一带有成群的“弃老洞”(也叫“寄死窑”、“自死窑”、“老人洞”等)。 .v=N$lW!ci  
`3A=:MI  
在前往花栎湾的路上,黄绍坚采访了几位村民。1967年出生的郧县柳陂镇西流村陈家坡村民陈绪胜说,他家在汉江台地上,房基底下几十米的汉江边,就有一座“弃老洞”,建在离汉江水面不远的石壁上,“现在还在,洞口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弧形,洞口宽、高各1米左右,深度不知道”。 eJ [gq4{  
N]ZTV@10_  
对于这座“弃老洞”,他有一种独特的解释。在他看来,实行“弃老俗”的年代,将老人放进水边的“弃老洞”中,汉江年年涨水,老人必死无疑。随后,汉江水会将老人的遗骸和遗物全都冲走,不留痕迹。“免得子孙们伤心”,陈绪胜特意强调。[img]*img1.gtimg.*/news/pics/21519/21519541.jpg');" border="0" /> m .WhAwJ]{  
洞内有自杀装置 }AF|NiwmX  
qLYf4 lf  
站在花栎湾的江滩上,仔细观察对岸北崖山南坡,在南坡绝壁上至少可见9座神秘石洞,其中靠近山顶的一座石洞洞口较独特,下半部为正方形、上半部呈等腰三角形;另外两两成对的三组6座石洞,洞口均为正方形;还有单独散落的2座石洞,洞口呈长方形。 xzOMpig  
oI~!zx  
为了实地观察、测量北崖山上的“弃老洞”,黄绍坚他们租用了大树桠村渔民钱庆照的小渔船,前往汉江北岸。船靠汉江北岸后,黄绍坚从绝壁西侧开始攀登距汉江水面最近的一座洞口为长方形的“弃老洞”。手脚并用之下,他才终于战战兢兢地爬上洞口。这座长方形横穴“弃老洞”,长1.8米,高0.9米,深1.3米,窑壁凹凸不平,无尸骨,也无任何随葬品;洞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朝向南偏东20°,下距汉江水面约15米。人在洞中,只能像虾米一样躬着身,但后脑勺还是卡在洞顶石头上。转身看看洞外,眼前是一望到底的绝壁,绝壁下是漩涡叠涌的汉江水,而远处对岸的小村中,温暖的炊烟正袅袅升起。此地,彼时,一种绝望的寒意不由自主地由心底升出。 uy+&<x4  
e(!isL  
再转身,面朝洞里,在洞底部内侧,有一个奇怪的等边三角形石孔。石孔每边宽约37厘米,孔深约20厘米,边缘锋利,刚好容得下一个成人的头颅。钱庆照的表弟钱庆勇说,这个石孔是供窑中的老人自杀用的。他说,在遥远的古时,饥寒交迫的老人受不了时,便仰身躺下,将头伸进这个石孔中,再朝上一顶,锋利的石棱便能帮老人结束生命。见黄绍坚将信将疑,钱庆勇毫不犹豫地在潮湿的洞底躺下,双腿蹬地,将自己的头送进那个石孔中。他的脖子上方,石棱悬如刀剑。 Kak[>"Q X  
n8{ C.Q  
眼前的一幕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连自杀装置都帮老人设计好了的“弃老洞”设计者,要么是一位彻底无情的嗜血杀手,要么是一位完全绝望的温情孝子。“自杀孔”的设计,究竟是对生命极度的冷漠,还是对亲情最后的眷顾?是对无奈命运的屈服,还是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历史那双诡异之眼,闪烁在这个石孔边缘的锋利石棱上。 kDO$hQDG  
;R( E/0ku  
洞外门栓可锁死 )\*-qjE  
0 /J89  
在接下来的寻访之旅中,黄绍坚在花栎湾对岸的北崖山东坡上,竟然看到了17座“弃老洞”,而在十堰丹江口市官山镇的考察,让他有了更多的发现。 ?gA!' CGd  
o[ oEa.v  
从洞口乍一看,古椁有些类似于小型汉魏砖室墓,但它内部竖井带券顶式一统到底的结构却与汉魏砖室墓有着本质的不同。宗教人类学家宫哲兵正在考察其中一座。这些古椁最初都修建于土崖上,修建极为精心,但椁内无墓志、无彩绘、很少或没有随葬品,与目前所知的各朝墓制都不相同。 ~.=a,6y U  
Rhs/#%-F  
官山镇现存9座“弃老洞”,其中距官山镇13公里的西河村的“弃老洞”竟然有插门槽与门栓洞。 _"/ An  
-'f~^RH<9W  
如果将老人送进洞中后封闭洞口,仅留一个小洞送3天或7天饭后彻底封死小洞的“弃老俗”传说是真的,那么,插门槽在里、门栓洞在外就没有错了。位置颠倒的“插门槽”和“门栓洞”不是孤例,接下来黄绍坚看到官山镇五龙庄一座“弃老洞”也是如此。 xvNgBY9#%  
`d}*[,e]  
黄绍坚推测过官山镇西河村和官山镇五龙庄这2座“弃老洞”的其他可能用途,比如说“避匪洞”。但真想避匪的话,门该由里顶死才对,而不是门栓洞在外,何况洞内高度也不够;比如说,羊圈、猪圈或鸡圈,但有谁会把家畜家禽养在高高的绝壁和陡坡上呢?比如说“仓库”,但它根本没有任何通风设备,又是建在崖壁上;比如说“崖墓”,但它的形式绝不像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崖墓”,何况哪有“崖墓”会有门槽在里、门栓洞在外的?比如说“石屋”,但90厘米的高度,人在其中,根本不可能坐直。 h?NR )  
3:-R"[ 6  
2009年09月20日05:20   重庆晚报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2246)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