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临近花甲的官员意气风发:真的还想再多干几年!那边厢,50多岁的劳动者义愤填膺:真的不想再干了!近来,“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从清华女教授的“男耕女织”,到国务院即将试点的“以房养老”,都在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到底为何要延迟退休,这让几人欢喜几人忧? [nP7aRY%~
(cQk$4n
多收5年,少付5年,可多出2000亿养老保险金 G -+FZ)G
cW/j;g
中国目前已进入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之列,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到2050年将达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同时,预期寿命稳步上升,在30年里,平均每5年上升约1岁。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人均养老金支付的总额自然也增加。 !9f|> 8
`)^Cb%
由于现行养老金支付采用“现收现支”的方式,即由年轻的在职人员支付的养老保险被直接用来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期的消退,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据报道,截止到2010年,国家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人民币,但实际上却只有2039亿元人民币,导致17557亿元人民币的缺口。据世界银行的一项估算,从2001年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可能达到9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对中国养老金缺口的估算,最乐观的也认为缺口将达到3万亿人民币。 rw?771 nd
<ADV fa{
专家认为,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里,替代率、缴费率和退休年龄这三个可变量中,延长退休年龄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最佳办法。 ;"'wz
&8fPNB e
据测算,如果延迟退休,本该拿养老金的人不仅不拿钱,还要继续缴纳养老金,这样一来,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R7o!n%
-j*brT_
目前中国男女退休年龄的时间分别是60岁、55岁(女工50岁),如果从今年起实施65岁的退休年龄,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这样算来,至少需要85年才能填补上1.76万亿的巨大缺口。因此,“晚退”可以说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一剂“猛药”。 %U$y {+BL
)"ETF\E
对于填补社保基金缺口来说,延迟退休这一算盘打得不错。但是对于劳动者而言,要多交5年的养老金才能享受到本该在5年前就享受到的待遇,人们乐意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 {1^@(<M
dOij2#QJj
延迟退休动了谁的利益? DK6;M
'MS $
任何一种经济决策,都会以牺牲另一种决策的成果为代价——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养老压力,但会造成就业岗位无法腾出,制造更多啃老族。 wJ;Xr9
.zUmk}]15
尽管从2012年开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老龄化并不等于中国劳动力不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假设我国平均退休年龄延长5年,每年可能会涉及上千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透露,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2013年已经被称为“最难就业年”,一旦这种形势持续数年,中国的就业压力将前所未有。 WCL7iQz%rV
<`\X) RF
年轻劳动力无法进入劳动力市场,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意味着今后养老金积累的困难,其结果是当年轻的劳动力人口进入老年后,其养老问题将会成为更难解决的社会问题。 tWw*l
{pTM?tO2(
实际上,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经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仅仅从研究着手,进行学术探讨。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定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2013年8月中旬,清华大学的方案率先在网上公开,其中“延迟到65岁领取养老金”的提法,被许多媒体解读为“延迟到65岁退休”,引起轩然大波。 !8ff.94
#bQ/Q
1J:
随后,清华大学方案起草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解释,延迟领养老金非延迟退休,也可提前退休再领养老金。然而,对大多数将养老金作为退休后主要经济来源的普通劳动者而言,领取养老金和退休其实就是一回事。还有专家直言,延迟领取养老金就如普通劳动者迟领工资一样不合理。 AnO_ d 80
L0fO8:fC+
除就业因素外,对于那些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而言,延迟退休实际是加重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更大的体力付出。还有为数不少的下岗职工,他们都四五十岁,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就盼着能够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拿退休金,政策一旦调整,他们无疑将会遭到巨大的打击。 mmo&
8$w5,y^xXO
用人单位对“延迟退休”也有担忧。据了解,现在企业每个月给在职职工交的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险费用,几乎占职工工资的40%至50%。职工每推迟一年退休,这笔费用企业就得多背一年。 x<BX; \/
$J97HZz
另外,中国养老金制度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待遇的差距很大,甚至一部分人没有任何保障。目前我国养老金覆盖仅25%,农民工参保率仅占总数1/6,流动的农民工参加社保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多干五年让本来没交的更不想参保,这样就会减少养老保险收入,背离了延迟退休的初衷。 _@h|Csm)V
Qb8B f'
因此,有专家认为,延迟退休不如扩大参保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曾表示:“只要实现全国统筹制度全覆盖,未来30年左右完全能够实现制度自身的收支平衡 ,有能力避免养老金支付危机。” G Aw7i@z-
Njp[-
人们担心的问题还有,社保政府支出总量少腐败多,延迟退休利益无法均分到个人头上。在“十二五”之前,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多年持续低于10%,同期的行政经费却高达20%。与日本、加拿大这样同期社保支出超过公共财政30%的国家相比,明显过低。再加上早期国有企业普遍以“低工资无社保”为代价,国家承诺的政府养老没有兑现,现在一古脑儿要社保基金承担养老支付,必然使得社保基金压力持续增大。再加上各地养老保险挪用案层出不穷,也使得公共权力不断受到质疑。 @F1:'mc#
+^;rORML;:
谁乐见延迟退休? M|Yd#H,t
P'Q
7C
延迟退休多数人反对,但也有一部分人欢迎。调查发现,一些在垄断企业就职的职工以及在事业单位身居要职的人士,绝大多数对延长退休年龄持肯定态度。首先,这些人主要从事技术管理等脑力劳动,即使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在岗和退休的待遇差距很大,一旦退休,收入就严重“打折”,因此,他们希望能晚一点退休。 "S^+Oz#
1g!6RKf
劳动保障部门的有关人士也坦承:“在事业单位就职的,特别是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位的人,最不愿意按现行规定退休,因为在职的收入远远高于退休金。”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个人无须缴纳社保,由财政统一支付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单位和职工本人按照整个工龄以总的工资的20%比例来缴纳。 r,Jx52O
F5Hl9)F~i
退休福利巨大的不平等导致了民众普遍不满,认为延迟退休为特权职工以及其他有背景者提供了“恋官”、“恋职”的绝佳理由。很多网友指出,公务员在退休后拿的退休金也是普通企业工人的3倍甚至更多。但是,他们是不用缴纳养老金的,他们的养老金由专门的财政来拨付,跟养老统筹基金没有关系。体制内没有缴费的个人账户本身没有积累,却要按照有积累的形式来发放养老金,没有人来买单,本身就是一个缺口。所以,要延迟退休,首先要消除养老双轨制。 =Cj8j,Udo
M,
IakU_
还有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高层管理人士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普遍认为,现在的退休年龄正是他们在岗位上出成绩的年龄,也是知识储备最丰富的时期,此时退休是一种人才浪费。教授、医生等高级专业人员在退休后,被屡屡返聘,也正体现了“老龄人口仍然具备一定生产力”。 gleM!(p^
2^}]n
杨燕绥教授就表示,自己30岁念完博士,仅工作了25年,自己的人力资本就要结束了。“我觉得55岁的女副教授要求她们退休是非常不公平的。”她建议让这些有条件的人先弹性退休,然后逐渐打破刚性以后,逐渐提高退休年龄。 O,=D=W9r
*#sP]u6E
退休年龄问题应理性探讨,谨慎选择 L{(4=Hw
tS
0c,.
到底要不要延迟退休,什么时候实行?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研究这一问题既是尊重劳动者的选择权,也是为减轻我国今后养老压力作未雨绸缪的努力。在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之前,应当允许各种意见表达和讨论。毕竟要实现制度上的公平,离不开社会各方、各种利益群体的充分参与。 0]eg$IxZ
%0U*)YDT
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考虑到高龄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毕竟有限,延迟退休要慎重实施,且必须考虑行业的差异和个体的差异。 A[n',:ky
9Jm*s3cGa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认为,未来退休年龄可先实现统一,即男的女的、干部和工人都一样,都60岁退休,“这个问题十年之内能解决就不错”。 8i"p"R4
w!:1:4h
7
同时,延迟退休也应该有过渡期,过渡期间可以实行弹性的办法,55岁到60岁可以退休,也可以不退休,自己选择。社科院专家蔡昉认为,退休制度不能一刀切,对于那些有一部分高技能、高素质人员可延长退休年龄。 (;$j&js
eBJyM
,!
老龄化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从各国经验看,延迟退休不失为缓解老龄化问题的一剂良方,而且延长职工工作年限,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劳动、知识和人才,实现人尽其用,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一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要充分考虑国情民意,平衡在业者的工作权利、年轻人的就业权利和退休者的休息权利,在推出和落实的最佳时机上谨慎选择。 C!u)Azd?
& ARW^B
[
o|l3+k#
BhkEQ
\
来源:中青在线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