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差距在于职业态度及专业水准两个方面。现在的企业家都是创业型,入世后若要平稳过渡到第二代,职业经理人的作用不可忽略。中国企业呼唤职业经理人,但离真正的"职业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kdeE8
R_LkZxR
在职业态度培训方面:重点应是敬业精神、开拓进取、管理创新;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就是经营打理,就是要把企业利益最大化、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实现这两个最大化,才能实现个人发展的最大化。 fr3A==
Y
je#g<
在专业水准培训方面:职业经理人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其自身素质关系企业成败。职业经理人又是一个风光与风险并存的职业,在企业的高位上"指手画脚"和高薪回报令人羡慕;但当企业效绩不达标甚至下滑就会被立即炒鱿鱼。这就需要职业经理人具备真才实学和优秀的素质。 w~Z8x E/N
-%C
5A?SJH
在美国一般来说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锤炼期大约要七到十年左右的时间,竞争淘汰率在80%以上,只有很少的精英人才会成为最顶尖的人物获得成功。那些不具备企业经营管理才能的人,在经理人的市场中会逐渐失去发展的机会。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会逐渐提高经理人阶层的人员素质,在发展与竞争中使得整个职业经理人阶层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并逐步走向规范与成熟。 aY9Lt9~z
r0IoV)3x
所以,在专业水准方面,中国经理人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十项技能,还要学习比较先进和时髦的项目管理、蓝海战略等新技能,真正体现学无止境。学习力对未来职业经理最主要,不仅要找机会听课,更要不断自学! n86Ye"j
I[
O
|
一共有 5 条评论
1.实施初步培训阶段
2.制定详细规范阶段
3.实施规范培训阶段
4.规范试行阶段
5.检查修改阶段
6.规范正式执行阶段
职业化本质上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职业化就是大家在职场上都用同样的语言讲话,用同样的方式沟通交流,用同样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来做事。
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对阵,按照同样的规则打对抗赛,结果自然显而易见。有规则才有游戏,无规则的游戏无法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建立在职业化环境中,因为让一个高素质职业经理人在一个非常不职业化的环境中经营,结果只能是失败或者被同化。而职业化环境的形成需要全体员工和全社会的参与,包括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中高层经理、企业普通的员工以及政府部门。
现在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培育整个社会的职业化精神。职业化是企业与个人事业发展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对于国家,建立完善的职业化建设工程,推进职业人职业化、国际化,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逐步成熟的我国企业对职业人日益增长的需要,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战略任务。高素质的职业化人力资源才是真正的人力资本,也才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企业,职业化建设工程是战略性的,因而也是系统性的,如果你的公司大多数是有真正职业化态度的员工,才可能创建一个职业化的环境。如果你的上层领导没有职业化的作风,那么下属很快就认为没有必要向职业化方向努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市场上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些企业已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一些产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的素质还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不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不强。这集中表现出我们在管理上的差距,也就是说企业缺少合格的管理人才,即缺少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中国出现职业经理人的历史不过10年左右,除了IT业内一些很成熟的外企和为数及少的民营企业外,大多数公司管理层的职业化程度都不高,职业经理人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最大障碍。特别在加入WTO之际,这已成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但是如何才能够系统地培养职业经理人,业已存在的经理人真能够被培训得"职业化"吗?答案是肯定的。
真正的员工职业化不在于你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在公司扮演什么角色,是什么职位,而在于你对工作感到自豪,努力的程度,奉献精神和忠诚度。
现今,很多企业都将员工职业化摆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这种方向是绝对正确的,有条件的企业要不吝啬经费,多加培训方为上策。例如许继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就五个字--“岗位职业化”。
企业管理者要清楚地教育员工职业化是员工职业发展的保障,绝不是愚民政策,本质上是对员工前途负责任的。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职业化教育应从大学生开始,我们很多专家都曾应邀到很多大学举办讲座,“大学生如何提高职业化素质能力”,受到学校和大学生的广泛欢迎,表明大学生对职业化的高度认同。对于初涉职场的大学生,要在职业化素养和能力方面迅速提高,通过各种方式补上“职业化”这门课,才能尽快符合人才市场的寻求。
张锡民教授
企业职业化的课程我讲了七八年了,也算是国内职业化教育的大鼓手之一,曾有企业家朋友问我:“张老师,你被国内培训界称为内训王,每年培训几百家企业,你对国内企业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想来想去仍然是那句老话----从经理到员工职业化素质亟待加强,这是企业今后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当务之急。
一.首先要加强经理人职业化培训
前不久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在世界60国家的综合素质竞争力排名中,中国经理排名第58位,这个结果令很多中国经理人汗颜。究其原因是中国经理人的职业化程度不高所致,可见提升我国经理人的职业化程度迫在眉睫。
熟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入世后,如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特别是如何培养真正的"职业化"的经理人以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中国企业的战略问题。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企业的管理和高效运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而职业经理就是企业工程运营的指挥官。成功的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而只有好的职业经理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发达国家往往把职业经理人看成是社会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最优秀的人才往往献身企业,因为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
熟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个很职业化的经理领导一帮不职业化的员工,也是很难尽快取得好成绩的。因而,中国企业在经理人职业化培训之后,就应马上开展员工职业化培训。
管理专家称,员工职业化的作用体现在,工作价值等于个人能力和职业化程度的乘积,职业化程度与工作价值成正比,即:工作价值=个人能力×职业化的程度。如果一个人有100分的能力,而职业化的程度只有50%,那么其工作价值显然只发挥了一半。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很高,那么能力、价值就能够得到充分、稳定的发挥,而且是逐步上升的。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比较强,却自觉发挥得很不理想,总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那就很可能是自身的职业化程度不够高造成的。这样就使得个人的工作价值大为降低。
中国企业的员工职业化素质普遍较差。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造成这种现状,有职业化教育基础薄弱、中国市场化历程短、中国的文化背景等诸多原因。我认为,中国员工的主要差距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敬业和精业精神不足、缺乏阳光心态、缺乏执行力、更缺乏团队精神。管理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人,而人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