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由赫兹伯格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一书中提出。 hs| WT<d3
QG!.]BOlD
Wxe [Z
igCPii[d
以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大都认为激发人的积极性主要靠外部条件,靠金钱。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要是从内部,从工作本身来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双因素理论开创了激励的新观点。 A*wIDq@e
<
?dLA'ozV
w4$Z>="B[
pp}6 o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是美国心理学家,曾获得纽约市州立学院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过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美国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k
)7>P| [O
rc<mAAWt
b\>8}9q[
/9yNG1
1、双因素理论产生的背景 :j)(y!Ezg
<TP-30iXl
~K$ATkj _q
e=r Mf[ ;
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11个企业203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询问他们在工作中,有哪些事情是使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情使他们感到不满意,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赫兹伯格把前者叫激励因素,后者叫保健因素。 iIDlW2W
8hl5/!P
Qb+) 1V3
^nE_HN${m
2、双因素理论的内涵 /BL{pQ
@2xWe_
>R!aXcWDI
gFn}(Z9
赫兹伯格认为,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的承诺、工作上得到认可赞赏和奖励、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承担重大责任、工作有发展前途、在工作中有得到发展成长的机会等。这些因素与个人对工作的积极感觉有关,有的是与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生产率。 ?
:p? c
N"=)&
:>?(+~mzZ
{a
hItV
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上级主管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作环境或条件、薪水以及额外的福利、工作的安全感、个人的生活、职务和地位等。保健因素是外在因素,或者属于工作以外的因素。赫兹伯格认为改善这些方面,只能够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职工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LPWo/W|g
tJ7^$[,6@
VR$[%II35
vTCv
赫兹伯格认为满意的反面是不满意,这是不正确的。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_Y0YC'.*tj
6XE-6)w)
UnGP^.
Fwg~eJF
赫兹伯格认为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率。 /Y=dXe:,
1pdt sjJ
"uaM[h'
r2f)C
赫兹伯格认为: GZZS.^>
,qT qY9
(1)对于激励因素来说,它的满足能带来工作的满足感,它的不满足并不导致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B
F:p
p
:s@!5
YO^=!+\
a
oYs \
(2)对于保健因素来说,它的欠缺带来不满意,它的满足并不导致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ThC.6~,
6~?3_H
b cw)LY
dW9jE+EwU
(3)激励因素可以由工作本身产生,工作对职工的吸引力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应该从工作本身来调动职工的内在积极性,当职工受到很大的激励时,对外部因素引起的不满足感具有很强的耐受力。相反,当职工处于保健状态时,则会对周围的事务感到极大的不满意。所以,职工从事具有潜在激励因素的工作本身就有激励作用。 ?E_A\Kf9%
;4gbO6C=
Cy3601~taq
yb-*iv0
(4)在两类因素中,如果把某些激励因素(如奖金)变为保健因素(如工资),或任意扩大保健因素,都会降低从工作中得到的内在满足。即外部动机的扩大会引起内部动机的萎缩,从而导致职工积极性的降低。 Hg0U/Mn*^
*r"O _G
xqEEu|m?v>
&2oO;c~
(5)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这样的内在激励作用更大,维持时间更长。 cBy.1p#w'9
g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