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v
“安全为天”,您读懂了吗? $. cfxUV<
纪平 ~[kO->)
(一) 自4 月29 日全局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安全为天”五个月来,在全局上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n$=93(#
F:e
{\!|
这种局面的出现,因为“安全为天”符合全局安全发展实际,对于引领思想、付诸行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oS7h!K
>V-M;Iu8
“安全为天”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宽泛外延,远比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深刻得多,不能、不允许、也不应该加任何一个类似于“理念”“观点”“认识”等后缀词来限制,否则,就改变了提出“安全为天”的初衷。 XMs^7&^t
f0TiLY+vT
(二) “安全为天”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可以说,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惨痛的教训;既是实践的结晶,也是认识的升华。 9q4$6Xw
AL8rG<
“安全为天”,精准概括了“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本质要求,与“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相契合,因而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h,>qQ:]
v`htO0
n
“安全为天”,集中体现了“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的发展方向,与全局干部职工的利益和愿望相统一,因而具有广泛的参与度。 cjM9c
jU
W
“安全为天”,进一步指明了“防止安全意识疲劳”“抓安全就要抓规律”“坚持问题导向”“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基本方法,与不断深化的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实际相联系,因而具有普遍的实践性。 T=O;5@
=^)1~mOH
(三) “认同、参与、实践”,恰恰是全局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所在、方法所在、目标所在。在这个意义上,“安全为天”同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正在逐步把全局上下的认识统一起来、意志凝聚起来,正在逐步转化为促进安全发展、走向长治久安的无穷正能量。 kZ(jf?gM
WhlN|7$1%
(四) 通过反复学习领会不难发现,“安全为天”把生命高于一切的标准、“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标准、企业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标准以及如何确保运输安全长治久安的标准有机统一起来,包含着态度与目标、基础与保障、担当与追求、方法与途径。 3}Rm&5[<
OXoThN=
(五)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安全工作,决定着安全发展的目标与成效。态度不同,结果天壤之别。 @q:nla
(' &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与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只有懂得敬畏生命,才能做到善行善止。 =
5%owhg
#xs@Wfj
“安全为天”所应有的态度,就是始终把确保旅客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作“天经地义”,善于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所有的工作围绕“人命关天”这个目标来制定、来展开。 -9`ce Qf
];pdKwY
与之相反的态度,就是“视生命为儿戏”,出现问题后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听天由命”;发生事故后窃以为“祸从天降”“回天乏力”。殊不知,这是对待安全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S"fpVlPI[
B`clsMM3c
(六)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安全,所有的发展都是空谈。 K@Xe=[
r~h/UNXlqf
安全作为“饭碗”工程,是济南局发展的命根子,是最大的效益。这个原则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x$~
c,S
['"dx=7M
企业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发展。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安全,就没有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如果没有安全,相关责任人必然会被追责问责,个人进步就会受到限制;如果没有安全,职工收入必然受到影响,生活质量就无法保证。从这个角度讲,安全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V7V+Anz0
_,#wOHc
(七) 安全发展,人人有责。安全一直是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 (C?r9L~:
4ztV *j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jeEwdkv
u=@@7*A
责任是检验是否牢记和践行“安全为天”的基本元素。安全工作是披荆斩棘的工作,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是做不好安全工作的。有了责任心,就会“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对各种风险都能够有效控制;没有责任心,就会安全意识疲劳,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办法总比困难多,再大的难题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遇到矛盾绕道走,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Ao!67f+
PG`7q^^h}
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讲责任担当,体现着生活的价值,映照着人生的意义。安全追求永无止境,需要每一名干部职工都具有一种孜孜以求、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振奋精神。事实上,也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得到实现和升华。 Xn|/KGU
4iVs`Y
(八)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规律”一词常被人提及。王保国局长在深度解读“安全为天”时,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抓安全必须抓规律。 NQpn;Pyw
W1z,dtQw
众所周知,安全规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并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真正认识规律、掌握规律、遵循规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办公室发现不了规律,拍脑袋想不出规律,经验主义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那么,安全规律从哪里来呢?至少有这样几种方式可以选择。 $3Fhc~WA'
-MAS_v
从实践中来,通过深入现场一线来发现规律。“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一语道破了安全管理的大逻辑。既然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在现场一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也应该在现场一线。当满足于一时安全成绩的时候,多到基层看一看;当理不清工作思路、打不开工作局面的时候,多到现场走一走;当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多和兄弟单位比一比;当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多到一线去找答案,必定会收获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5eaqa
#[0G=} 1j
从教训中来,通过问题深度分析来总结规律。分析事故故障,切忌单一分析、简单分析,必须全面分析、深度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同类的、相关的、不同条件下的事故故障梳理汇总,全面地看、历史地看、不同角度看、联系起来看,找准根源,弄清原因,举一反三,摸清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V &$UYPV
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