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杰 o~q"sM&F
最近因为去了在乌鲁木齐的新单位,就住进了西北油田在河南路上家属小区的单身职工宿舍。没想到第二天就遇上了熟人,他是去年退休的采油厂设备管理员杨才军,在厂里时,我俩曾经是室友。 r90.cOyp
老杨戴着红箍,招呼着给进出的人测量体温。他说,退休了,没事干,小区有事儿就出来做做,义务的,不要钱。 hF#'nQ&
多天没见,话也分外多。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说到了“705”,老杨的眼里就有了光。我知道,他想师傅了。老杨平时话不多,但他会对自己亲近的人说起和师傅的很多事儿。 (20DE"p#T
新疆乌鲁木齐到喀什的314国道上,穿过库车县雅克拉镇。35年前,原地矿部塔北油气联合勘探指挥部,就在一个705公里里程碑旁边成立了。
s@6r.
现在西北油田把指挥部的院子改建成“705”爱国教育基地”。旧房舍,老物件,发黄的照片等等,一去不回的历史,在时光里被打捞出来,然后被缅怀和崇敬擦得锃亮,凝固成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航标。 1`Q"^y
705就是西北油田的根和魂,油田人无论在哪儿,他们心里有一根红线紧紧系在这里。 Gm[Me'
8
没退休的时候,老杨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带着刚入职的大学生来到705基地,在一盏旧马灯前,给大家讲讲师傅,讲讲自己,讲讲那些马灯照亮的日子。 rfA}-tP\#
师傅走了16年了,要是活着,今年也该90多岁了。师傅是在姨走的第三年走的,师傅的爱人,那时候也在队上,给大家做饭,不知为什么年轻人都叫她姨。 3",.>;b%
姨识字不多,但让人敬重,有时候姨看着他们这群年轻人,会心疼地叹气:唉,娃娃们可怜呢。然后看一眼师傅:这么小,都跟你们在这沙漠里受罪。似乎这都是师傅的错。 M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