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楷体_GB2312][/font] =Qo82GI
《今天》之后的北岛:诗歌是我们生存的依据 /&VM
dFK03
“诗歌何为?这个古老的命题或许有了新的意义。在与行话和网络语言的对抗中,诗歌不仅是武器,也是我们生存的依据。” wEk]s_vD
2010年6月,北岛在德国柏林格林兄弟墓前留影 A
.}d{x1?b
当下的中国,诗歌已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和阅读,但诗人仍然用语言来记录这个世界。诗歌也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语言被肢解成碎片而消失,只是被边缘化。但在北岛看来,诗歌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对抗来自行话和网络语言的冲击。 wG|o/2GH
三联生活周刊:你参加过很多诗歌节,这些诗歌节都是什么形态? {H{(S3`PU
北岛:对诗歌的反应在全世界每个地方不同。比如在南美的反应简直算得上狂热。我去过哥伦比亚的麦德林参加诗歌节,尽管有心理准备,诗歌节开幕式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有上万听众参加,跟参加摇滚乐音乐会似的。除了开幕式,几乎每场朗诵全都爆满。但那里人很穷,没什么人买诗集。诗歌在拉丁美洲的文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就是为什么南美会派诗人,比如聂鲁达、帕斯等担任大使。还有俄国。我这次跟刘文飞谈俄国文学,俄国诗集的销量总是高于小说的,这在别的国家很难想象。普希金在俄国的地位就跟神差不多,到处都是他的雕像,超过了所有国王的雕像。关于诗歌边缘化的说法,简直成了陈词滥调。对于资本控制的大众流行文化来说,诗歌的确是边缘化的,但对于一个古老文明的内在价值来说,它就是中心。而诗歌要正视大众流行文化的现实,并在对抗中保持自己的纯洁性。 "vS_; F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这些年社会变化,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Vok|F"4K0
北岛:中国诗歌得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来看,和中国现代化的转型,和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人曾面临巨大的“失语”状态,所谓的“毛泽东文体”曾一度决定着人们的表述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恋爱方式。我们经历过集权主义的黑暗时期,深知那种恐惧的滋味;而我认为商业化的时代更可怕,它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怪物,首先掏空人的心灵,用物质生活的满足感取而代之。我想大部分年轻人失去了反抗能力,因为他们不知道反抗的是什么。教育也扮演了某种同谋的角色,让人从生下来就不再有怀疑精神。我曾打过比方,那就像流水线传送带,从生到死,一切几乎已被决定了。 t>~9r'O
三联生活周刊:刚才你说哥伦比亚,有那么多人去听诗歌朗诵,其他国家对诗歌的态度更接近中国还是哥伦比亚? lPxLbjRn
北岛:我刚才说的只是个别现象,比如俄国、拉美。诗歌的处境绝不仅在中国才有,而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诗歌在古代扮演过这么重要的角色,或者说诗歌曾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到了今天已经被边缘化。中国诗歌出现过两大高峰。第一次高峰是在中国诗歌的源头,从《诗经》到《楚辞》。第二次是唐宋诗词的高峰,这个高峰离现在也有1000年了。中国诗歌日渐式微,尤其到了晚清,说来原因很多,比如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在打破门阀选拔人才的同时,也把诗歌带进宫廷。到了明清,对于诗歌来说,文化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由于宋明理学确定儒家的正统地位,思想学术自由受到限制。再有严格的格律导致了形式僵化,以及书面语与口语的脱节等等。晚清的衰亡首先是文化的衰亡。“五四文学”其实是受到进步主义的影响,用西方的线性时间观取代中国固有的循环时间观。但“五四”以来的新诗与传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关键是无法把中国古诗中那特有的韵味用新语言表现出来,口语就像白开水一样,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白话文。 xij
`1o
回顾中国新诗史,总会有很多遗憾,就是我们总是从零开始。“五四”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然后是左翼运动。奇怪的是,其实西方的左翼运动,比如法国,产生了很多好诗,而中国的左翼运动留下的好诗就很少。我认为,从五四运动以来第一次诗歌高潮,是以两个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中心的一批优秀诗人(主要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即后来所谓的“九叶派”。那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高峰,遗憾的是,作为文学刊物和团体,他们存活的时间太短了,因为新的历史转折而被迫中断。1949年以后,这些人大多数改行搞翻译,这就又是一次断裂。可悲的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们开始写作时,几乎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M}V& |